第(1/3)页 “计算机技术。在北美,个人计算机(PC)的概念正在兴起。虽然现在还很初级,但它的出现,可能会像当年的蒸汽机一样,深刻改变很多行业的运作模式。”何雨柱道。 张主任显然能理解何雨柱说的个人计算机是什么东西,不过他还是根据自己知道的回应了一下:“计算机?你说的是那些庞大的,插满线路的大家伙,我在四九城的时候见过,需要单独一个地方安置,至于操作什么的,倒是有人给我们讲解了,不过我到现在还是没搞明白。” “哦,原来张主任见过计算机啊,我说的是那个能放在办公桌上的。” “啊,技术发展这么快么?”张主任惊讶道。 “对,技术迭代的速度超乎想象啊,也许用不了十年,就会普及到世界上。” “何先生跟我说这个的意思是?” “我的意思是,特区要面向未来,这方面的人才和技术储备,或许现在就可以开始留意了;不一定非要投入大量资源,但需要有这个意识,保持关注。” “谢谢,我回去后会让人关注的。”张主任这话就比较敷衍了。 “不客气,我是指提醒一下张主任,外面的发展很快。” “谢谢,特区就是为了接轨外面的发展,如果日后有需要的话,何先生可要帮帮忙啊。” “能力范围呢,都可以谈。”何雨柱回道。 “.” 提醒已经做了,至于回去后怎么做何雨柱是真管不了,特区的人也没多停留,第二天就返回了特区,黄河这边,则是抽调了地产、港口的人员准备赴特区进行项目对接。 这边的事进展都比较顺利,可何雨柱不知道的是,他离开四九城后,他那份手稿带来了多大的影响,国内直接来了一次工业大普查。 就是为了搞清楚,到底跟那份东西上有多大差距,结果普查的结果让上面很担忧。 原因不光是落后不落后的问题,而是很多原本不落后的,这十几年时间荒废了,并且捡不起来了,或者要重头来。 唯一好点的可能就是钢铁工业和火箭方面的了。 那么问题来了,怎么追赶? 各行各业的分批开了行业的会议,一是交流经验,再就是寻求突破,规模之大是前所未有的。 八月十七日,何雨柱接到来自北美的越洋电话。 负责AMD业务的托马斯在电话中汇报,主要竞争对手英特尔已与一家名为“微软”的小公司签署协议,为其新型个人计算机提供名为“DOS”的磁盘操作系统,目前已进入最终测试阶段,商用化在即。 “老板,英特尔这一步走得很快,他们试图构建硬件加基础软件的联盟,这对我们很不利。”托马斯的语气带着紧迫感。 何雨柱没想到手下的商业手段还挺厉害,这个东西他还真是遗忘了,他只记得图形界面的操作系了,因为那个还要好几年以后才会面世,他就没着急。 这也提醒了他对手在进步,你不能光盯着眼前的一亩三分地。 何雨柱对着电话道:“托马斯,立即着手组建我们自己的软件实验室。第一期投入先定在五千万美刀不限,目标只有一个,在全北美范围内,尽可能网罗操作系统、编程语言、人机交互领域的顶尖和潜力人才,不要怕花钱。” “明白!老板我们是要对标DOS,还是……”托马斯寻求更具体的指示。 “不止,DOS只是命令行界面,未来属于图形用户界面(GUI)。告诉那些专家和天才们,我们要研究的是更直观、更易用,用鼠标点击图标就能完成操作的系统。这是一个长远的方向,让他们放开手脚去探索。” “图形界面?这,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还在探索,投入会很大。”托马斯有些惊讶于老板的朝前思维,他自从开始对接AMD就对计算机的东西作了一番详尽的了解,所以对于现在市场上的,和下一步要发展的东西还是有一定了解的,所以在收到DOS的消息他才会第一时间跟何雨柱汇报。 “正因为前沿,才要提前布局,这是战略储备。”何雨柱的态度很坚决。 “知道了,老板,您还有什么吩咐?” “Unix你了解多少?” “服务于小型机的系统,这个我们也要做么?” “你先去了解一下他们的版权费用和其他条款,要知道以后我们也是要做小型机的,不能受制于人,这个你详细评估后给我一个报告。” “好的,老板。” “最后,记住,人才是关键的。” “是,我会努力收集人才。”托马斯道。 到了九月份,国内来了电话,是老方来的。 “柱子,雨焱我安排好了,给了几个地方让这小子选,这小子选了空降部队。” “空降部队?” “怎么,我们就不能有空降部队。” “不是,我可没那个意思,部队在哪个地方?” “鄂省,具体我就不方便告诉你了。” “那个丫头呢?” “还在读书,不过那小子好像见了老周了,老周找人查他来的。” “查到你那去了?” “嗯,下面找不到,可不就问到我这了,你放心,没问题。” “那就好。” “对了,还有个事,国内最近组织了几个研讨会。” “什么研讨会?” “工业方面的,你写的那些东西,引起的反应很大,几个部进行了一次大摸底,惨不忍睹啊。”老方感慨道。 “这个我能想到,毕竟耽误了那么久,然后呢,你不会就告诉我这个消息吧。” 第(1/3)页